14 April 2012

我在北京的起点,一生不能忘怀的记忆。


聂各庄,是我2006年8月初到北京生活的地方,坐落凤凰岭下,低矮安静,略显荒凉。346路汽车,是连接市区的唯一公共交通。

因为我的媳妇,也因为我们的猫,这将是我们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村落。2007年8月,我们一家三口和它挥手道别,搬到中关村。自2008年游览凤凰岭之后,我再也没有去过那一方。今天终于下定决心,回去看一看。

地铁到了北宫门站,我兜了好几圈,才找到颐和园公交枢纽,看到了曾经熟悉的346。时间真是可怕的东西,不到五年,对颐和园周边的记忆,已经模糊到这种程度,完全找不到北。

一路的站名,亲切而又辛酸。长时间未乖公汽,我感觉很不舒服,对路边的风景,也提不起精神,只记得那些山,那些树,还是五年之前的样子。

到聂各庄南下车,走进圆明园学院,较之当年,更加清冷。我们休息过的亭子,周围已经有了蛛网。宽大的操场,只有两个学生在练习投篮。学院超市,已经关张。招生就业办公室,尚有人值班。曾经很火的计算中心,也人去楼空。教学区,寂静得可怕,墙上的黑板,找不到今年新出的通知或者海报,唯一有点时令感觉的,就是2012年3月帖出的学生旷课早退通报批评表。推开斑驳虚掩的门,大多教室的课桌上,都积了厚厚的灰尘。操场旁边的那一排食堂,全部锁着门。旧的学生宿舍,似乎只有一栋还住着学生。北门附近的那栋唯一的楼房,现在已经启用,窗台上晾着学生的衣服,似乎男女同在。正好有五个女生走出来,好像在纠结要不要去王府井,她们的笑容,还是很灿烂。在如今的大学政策下,这样一所偏僻的院校,想维持办学,实在勉为其难。不过从后来和房东老人聊天中得知,学校校长还在扩充地盘,占了面积很大的牛场,还在和村民洽谈占周边的民房,不懂他未来的发展方向,和城中学校合办,作为新校区?

出了学校,转了好久,才找到我当年租住的房子,正好房东老太在浇菜。院子和当年没有太大变化,只是两位老人已经不住这里,显得更加杂乱破败,倒是那些菜长得不错。我原来租的那栋房子,用铝合金改造成了真正的三间,有两间在租,听说是驾校和做工的。自去年冬天之后,已经没有学生来租房了。当年我简单装修换上的锁,似乎已经坏了。想起差点因为煤气丢了性命,现在都后怕。整个院子近一亩地,房东老太说,将来拆迁,有六套房的补偿,他们只有一个儿子,一个上初二的孙女儿。老太太和我走的那会儿变化不太大,感觉精神稍差了一些。后来老头也回来了,很巧,他记忆力不错,能说出我和媳妇的名字,还记得我在武汉念书。只是因为去年得过脑梗,有半身经常发麻,需要经常走动。38年出生,将近75岁,有这个状态,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
回来的路上,公交车上挤得水泄不通,售票员几次提醒乘客把脑袋向前倾,不要向后仰,不然关不上门。一路上全是海淀区倡议村民腾地的大红标语,可能再过几年,这一路上,不会再有村庄了。

到家之后,两个愿望,希望学校还能找到出路,希望老人晚年幸福健康。这是我一生之中,永远都不会磨灭的记忆。

原作于2012年4月14日。



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